top of page

如何為自己創造職場中的好運氣?3訣竅和4種心態,先讓自己看起來像貴人

已更新:2022年11月10日
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/Pexels by fauxels

人際關係並不等於走後門,它是一種潛在的能力與資源。很多上班族認為個人能力就是一切,卻忽略這一職場生存必備要素。貴人不會無緣無故幫你,背後得先有個人價值的涵養。


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:一個人賺的錢12.5%來自知識,87.5%來自人際關係。當然,人生的成功應有眾多面向來衡量,金錢只是其中之一。


凡成就一番事業的人,應該都離不開貴人相助。如同波克夏副董事長查理.芒格(Charlie Munger)之於股神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、蘋果創辦人賈伯斯(Steve Jobs)之於也很傳奇的蘋果前首席設計師強納森.伊夫(Jonathan Ive)。



圖/股神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。圖片來源/達志

好運究竟從何而來?如何找到自己的職場貴人?擁有20餘年人力資源資歷、一勢諮詢聯合創辦人黃至堯綜合過往「閱遍千人」的經驗,有一個獨特的思惟──想把貴人吸引到自己身邊,就得先讓自己看起來像貴人


想遇到貴人,自己的專業能力固然缺一不可,但軟實力的培訓更是重要。


誠如古時說的「物以類聚」,或是近代談的「吸引力法則」(law of attraction),都在闡明人類的基本心態,人總是傾向跟自己相似的人相處。


如果認同這個觀點的話,嘗試想一想自己可以當一個怎樣的「貴人」?


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,貴人就會來

總是協助眾多知名企業找到菁英中的菁英,黃至堯面試人才時,常是勞斯萊斯接送、選在總統套房面試,曾任職104中國獵才總監,也是台灣面試千萬年薪求職者中最年輕的一位高手。

蒐羅記憶庫,7、8年認識的一位金融專業人才、黃柏翰,便是典型的「想遇貴人,先讓自己看起來像貴人」。


大家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: 當遇上一位新相識的人,如果對方給人的「第一印象」是良好的話,我們自然就會對對方產生好感,對他/她的說話和意見的接受程度也相對較高(儘管對方的說話和意見未必是全然正確的)。


當年,黃至堯幫一家私募基金找投資人才。第一次和黃柏翰電話溝通時,不覺得他是做投資的,雖然講話條理分明,但少了點壓迫感,而多了些親和力。面試當天交流的非常愉快,專業理性又不失幽默的個性,跟其他人有著很大的差異。


雖然最後黃柏翰去了另一家知名大型集團的戰略投資部門,當然黃至堯的獵頭費也就泡湯,這位年輕人的人格特質,卻讓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
因為彼此都忙著飛來飛去,中間雖斷斷續續偶有聯繫,但並沒有太多的合作,直到前幾年黃至堯接下一個公益課程項目。


  • 朋友眼中的智庫與諮詢者

這是一個橫跨1年半的大型公益教育項目,由三位老師協助進行規劃設計,因黃柏翰在亞洲各地有豐富的項目實戰經驗,於是就請黃柏翰「參詳」,提供建議跟看法。


雖然彼此不熟,但黃柏翰除了給予許多寶貴的建議之外,還主動提出可以連線互動,一起修改企畫書。其實對專業人士來說,時間就是金錢,撥出這些時間非常難能可貴。


後來從其他人口中得知,黃柏翰一直以來都是充滿熱情、重誠信,並樂於助人,跟他的觀察很像,黃柏翰身上有種創業家的利他特質。跟黃柏翰較熟的學弟妹或朋友,在遇到職涯選擇、出國念書、海外就業等,總是第一個想到他。


  • 不管有償無償,把事情做好就對了

週邊朋友只要有投資相關的問題,黃至堯都會請黃柏翰協助。只見黃柏翰用一頁A4紙寫下他的分析路徑,非常認真,而不是拍下腦袋隨興給出建議。


「有些朋友沒有預算,他大可簡單說幾句就好,但他沒有。一貫認真的態度,我非常感動,無形中連帶讓我的credit(信用)變得更好,也成了一些大案子,」黃柏翰成了黃至堯的貴人。


近期,黃至堯擴大職涯版圖,打造起個人IP行銷相關的事業,協助中小企業及個人,如何在斜槓及自由工作的新趨勢下,來打造個人品牌。他堅信個人影響力爆棚的時代,打造個人品牌一定要趁早。


 

新事業的第一個念頭,就找上熱心的黃柏翰做拍檔,黃至堯反過來成了黃柏翰的貴人。